close

    

寶寶可以吃蜂蜜嗎?

宋文舉醫師 / 台北榮總小兒科主任

  常有許多父母喜歡在寶寶吃的牛奶、副食品、或開水內添加蜂蜜,其目的為:增加甜味,促進胃口,增加營養,或謂可治療便秘等等。

  蜂蜜很容易遭受多種細菌的污染,衛生署曾對國內市售蜂蜜做過調查,發現有七成遭受黴菌污染,二成含有酵母菌,顯示大部份蜂蜜的收集及製做過程有問題,尤其是自家生產推出於市面販售的蜂蜜品質更有待加強。

  嬰幼兒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細菌並不能被徹底的滅除,還有可能在腸道中繼續的繁殖及分泌毒素,當期吸收入身體內,破壞其脆弱的防禦系統而致病。成人抵抗力較佳,服用蜂蜜則不會有問題。

  在國內外都曾經有幼兒食用蜂蜜而致死的案例發生,尤其是屬於肉毒桿菌的污染最為嚴重,它可以釋放出特殊的神經毒素,造成幼兒嘔吐、神智不清、語言障礙、吞嚥及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及瞳孔放大,死亡率相當的高。因此,1歲之內的幼兒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寶寶副食品 影響一生健康

張瑞幸/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聯合報

在健兒門診中常常發現,寶寶4~5個月大以前乖乖吃奶,體重增加得很好,但在4~5個月大以後,狀況就比較多了。厭奶、不知該如何添加副食品、準備了副食品但孩子又不捧場,都是爸媽常遇到的問題。

什麼時候該開始吃副食品

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沒有充足的母乳時,就需輔以嬰兒配方。當孩子超過6個月大時,除了母奶或嬰兒配方外,副食品的給予就應開始,而且要漸漸增加數量與種類。

主要是因為嬰兒在6個月大以後,需要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另外,副食品的餵食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心理社會發展。

什麼才是好的副食品 好的副食品必須富含熱量、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尤其是鐵質、維生素A、C、葉酸、鋅以及鈣等,以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

至於寶寶6個月大時可以給他吃哪些副食品呢?通常可先給予嬰兒穀粉(先從米粉開始),將米粉加水、母乳或配方奶攪拌成糊狀以小湯匙餵給寶寶,一開始一天給一小匙,而後逐步增量。另外,新鮮蔬果汁、果泥也是小寶寶適合的副食品。

到了小寶寶7~8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餵食稀飯,由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一次半碗,一天兩次,可在稀飯中逐漸加入蔬菜、肉類、魚等,蛋黃、豆腐也是可選擇的食物。

到了9~12個月大時,稀飯一次可增加到一碗,10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可以吃全蛋,所以這時也可以開始給寶寶吃蒸蛋。另外,除了流質、半流質、半固體的食物外,也可以開始給寶寶一些固體食物,如不會太硬的水果丁塊等。

製作和餵哺副食品注意事項

製作副食品以新鮮簡單為原則,讓寶寶吃新鮮食物的原味才是正確的做法。不需要加糖、鹽等調味品,如此不但符合健康原則,也讓寶寶養成吃清淡食物的習慣。

餵寶寶吃副食品要用湯匙哺餵,如此可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嚥能力,千萬不要把糊泥狀的食物加到奶瓶裡讓寶寶吸。餵食的時間宜在寶寶有點餓時,比較會有進食的欲望。

有時一開始小寶寶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不想吃進去,這時不要強迫他吃,可以隔天再試試看,反覆地嘗試,慢慢的孩子就會接受。千萬不要心急把用餐變成不愉快又令寶寶有壓力的一件事,這樣反而容易失敗。

而且,在嘗試一種新食物時,要注意孩子後續有沒有腹瀉、長疹子等不適應的狀況,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應先停止這種會讓寶寶不舒服的食物。

餵寶寶吃副食品是一件重要且影響孩子成長健康的事,一直只以奶瓶餵食會導致營養不足,以及咀嚼吞嚥功能不良。有些父母看到嬰兒對大人桌上的美食有興趣,就讓孩子吃些又油又鹹或含糖的食物,這樣不但增加腸胃及腎臟的負擔,還會養成吃重口味的習慣,影響一生的健康。

所以,爸爸媽媽們該多花些心思為小寶寶準備營養好吃又健康的副食品,這可是為人父母不能忽視的一件任務哦!

 

 

 

寶寶應該要怎麼吃才不會食物過敏?

根據環保署的調查,愈來愈多孩童有過敏的毛病。1996 年一項針對國內十三至十五歲國中學童的調查顯示,氣喘病的發生率為 10.20 % ,比起 1974 年所調查的數字 1.30 % ,廿年就增加了八倍。

過敏就是當接觸或吃到對一般人無害的過敏原或食物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卻誤把它當作是有害的入侵物,就發動了圍剿的反應,包括釋出抗體和大量的組織胺到全身血液中。當組織胺作用在眼、鼻、喉嚨、肺、皮膚和消化道上就發生各種不同的反應,例如:流鼻水、流眼淚、氣喘、呼吸困難、皮膚發疹、水腫,或是腹絞痛、腹脹、腹瀉等。過敏的反應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腸胃道尚未完全成熟的關係,發生過敏的機會居多;而且父母若是有過敏體質的,所生的小孩有過敏可能的機率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嬰兒期對牛奶產生的過敏算是最早的食物過敏。餵母奶比嬰兒配方奶較不會引起過敏,應鼓勵母奶哺餵,並且哺乳的媽媽應盡量避免食用自己可能會過敏的食物。有過敏體質的父母最好在寶寶六個月以後才給予副食品添加,而高過敏原的食物,例如:小麥、蛋、魚貝類、花生堅果類、黃豆、巧克力、草莓、柑橘類等,更要延至一歲以後才添加。添加副食品時,要記得一次只能添加一項並觀察餵食後寶寶身體和情緒的反應。

過敏的症狀有些會隨孩子長大而消失,而有些則從一個器官系統轉向另一個器官系統。可能幼兒時期的腹絞痛或濕疹的問題消失了,卻出現了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或是轉變成其他潛藏性的過敏反應。自然醫學的研究者就宣稱,慢性偏頭痛、異常好動、關節炎、水腫、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有可能是潛藏性的食物過敏所引起,但這個可能的病因卻經常被主流醫學所忽略。其實,我們只要試著從飲食上做一些改變,若因此能得到症狀緩和或改善,就可以推論病症與食物過敏的相關了。

在醫院常被用來鑑別過敏症的方法有「皮膚試驗」、「血液試驗」,我們也可以執行「剔除過敏原飲食法」來鑑別過敏症和過敏原。方法就是將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全部從飲食中先排除,大約二至三週不吃這些食物,等過敏症狀完全消除之後,再一一將食物帶回飲食中,然後再看每加入一種食物之後所產生的反應來找出過敏原,就像嬰兒副食品添加時的步驟一樣。進行這樣的試驗期間較長,一定要確保攝取到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為了避免長期的飲食不均衡而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對於曾發生過敏的食物應該在不吃一陣子之後,再嘗試一、二次以確認是否該種食物真會導致過敏,如果是,才需遠離該食物,否則,過多而不必要的飲食禁忌反而會影響了孩童的生長與發育。

治療過敏可從藥物及食物兩方面下手。藥物治療方面的目的是減輕過敏的症狀並預防嚴重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傷害,而飲食方面除了盡量避免過敏原之外,我們也可以注意營養素的補充以強健身體的免疫系統並幫助減輕過敏的反應。

首先要調整食用油的比例,攝取足夠的ω-3必需脂肪酸。因為 ω-3 必需脂肪酸在身體內所合成的「前列腺素III」(傳達抑制過敏反應訊息的物質),可以和 ω-6 脂肪酸系列所合成的「前列腺素 II 」(傳達激烈反應過敏訊息的物質)產生抗衡,達到抑制發炎,減少過敏反應的強度。因為日常飲食中我們從烹調油、玉米油中攝取到很多ω-6 脂肪酸,而 ω-3 必需脂肪酸就相對不足。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要先控制食用油量,減少高油脂的食品,並以 ω-3 較高的芥菜籽油、黃豆油為主要的烹調油來平衡。並多攝取含ω-3 豐富的魚油(來自深海魚類)及堅果種子類的核桃、亞麻仁籽。

另外,維生素A可以幫助上皮黏膜細胞合成並分泌醣蛋白,覆蓋於細胞表面保持濕潤,維持細胞完整性與正常的功能,所以維生素A可以減少由呼吸道、腸胃道侵入體內的過敏原,誘發過敏的機會。維生素C、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可以保護器官組織,減少被自由基破壞。並且根據研究,維生素C和泛酸(維生素B5 )不足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會下降或不足而加重過敏的症狀。因此,每日均衡飲食,攝取豐富而新鮮的蔬果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A、C、E,也是保護身體、對抗過敏必須做好的基本功。


新聞資料來源:台東基督教醫院


本文作者【台東基督教醫院 張靜芬營養師】

 以上文章來自bbh媽咪(vivi媽咪收集而來的),索取後記得要迴響一下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ea5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